



香道分會簡介
香道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藝術,通過眼觀、手觸、鼻嗅等品香形式對名貴香料進行全身心的鑒賞和感悟,并在略帶表演性的程序中,堅守令人愉悅和規矩的秩序,使我們在那種久違的儀式感中追慕前賢,感悟今天,享受友情,珍愛生命,與大自然融于美妙無比的清靜之中。香,不僅芳香養鼻、頤養身心,還可祛穢療疾、養神養生。端午節期間,漢族民間更有在端午節掛香袋、戴艾蒿的習俗。
香道講究靜觀不語,需要人們隨著裊裊升起的輕煙靜靜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。
宋代陳去非的詩作,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代文人對香的態度:
明窗延靜書, 默坐消塵緣;
即將無限意, 寓此一炷煙。
當時戒定慧, 妙供均人天;
我豈不清友, 于今心醒然。
爐煙裊孤碧,云縷霏數千;
悠然凌空去, 縹緲隨風還。
世事有過現, 熏性無變遷;
應是水中月, 波定還自圓。
古人焚香是為了享受高雅,也是宮廷貴族們顯示身份的象征。而在現代喧鬧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這種動中求靜的意境。在客廳里擺上一個香爐,焚上一柱香,閉目養神,靜靜地感悟香氣中帶來的奇妙感受。熏香還可以有助于提神醒腦、消除疲勞,自己浮躁的心也會變得踏實。
香道以前的香,是以香味為主要目的的。
五代的羅隱有一首詩寫道:“沉水良材食柏珍,博山爐暖玉樓春。憐君亦是無端物,貪作馨香忘卻身?!?從劉向、李商隱、李煜、蘇軾、黃庭堅到朱熹、文征明、丁渭,歷代文人都有大量寫香的詩文傳 世,從《詩經》到《紅樓夢》,從《名醫別錄》到《本草綱目》,歷代經典著作都有關于用香的記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