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音樂分會
國學文化發展促進會2015年年會音樂分會 古琴《億故人》 賀玲
古琴曲:《憶故人》賞析
古琴曲《憶故人》又名《山中思故人》、《空山憶故人》,曲譜最早載于清咸豐年間流傳于蜀地的《荻灰館琴譜》。近代著名琴家彭祉卿將其帶到江浙,后被「今虞 琴社」的《今虞琴刊》刊出,遂行于世。據原譜解題,此曲「傳為蔡中郎(東漢蔡邕)作」。曲調委婉深情,表現了空山月下徘徊沉吟,思念故人之情。
全曲共六段。開頭和結尾都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和跌宕靈巧的散板。中間主體部分是對同一旋律的變奏,變化微妙而又相互有機統一。
第一段以清亮飄逸的泛音開頭,造成空山幽谷一片寧靜的氣氛,泛音停止后,思緒隨著起伏跌宕的音調而展開。
第二段,音樂開始上板。緩慢而規整的節奏,纏綿悱惻的曲調,綿延不斷的琴音,使人感到情真意切。
第三、四段,旋律移向高音區,并由單音旋律轉而采用空弦,低音作和音襯托。在旋律層層推進后,又連續下行,表現了思緒翻滾,心潮起落,使思念故人之情達到高潮。二、三、四段都以固定終止型結束,有輾轉反側,「剪不斷,理還亂」之感。
第五段再現第二段曲調,情緒漸趨平靜。
第六段低音區跌宕的節奏和尾聲半部分激動的泛音曲調,又掀起一次感情的波瀾,有欲伏先揚之妙。
據琴譜琴文記載,該曲的意境為:為思念故人,別殊難會;而思慕于心,時無不想言,而我有好懷,或感時,或懷古,或傷今,而無所發越,非知心者,何以與焉?故思我友人,而欲為之訴,莫可得也。
「山中相送罷,日暮掩柴扉。春草年年綠,王孫歸不歸?」王維的一首《送別》可為此曲作一注腳。又見青草返青,卻是人去山空,思念故人之情于空山幽谷的寧靜之中油然而生。
天下無不散的筵席,人生有歡聚,就難免別離。惟當珍惜相聚的時光,縱使天各一方,也依然有美好的回憶在心底珍藏。聚散隨緣,與其獨自惆悵,不如拋卻傷懷,于此婉轉悠遠的琴音中,彼此珍重,互相祝福。